光學顯微鏡的主要技術參數(shù)發(fā)表時間:2023-04-22 21:41 在使用光學顯微鏡進行鏡檢時,人們總是希望能清晰而明亮的理想圖象,這就需要顯微鏡的各項光學技術參數(shù)達到一定的標準,并且要求在使用時,必須根據(jù)鏡檢的目的和實際情況來協(xié)調各參數(shù)的關系。只有這樣,才能充分發(fā)揮顯微鏡應有的性能,得到滿意的鏡檢效果。 顯微鏡的光學技術參數(shù)包括:數(shù)值孔徑、分辨率、放大率、焦深、視場寬度、覆蓋差、工作距離等等。這些參數(shù)并不都是越高越好,它們之間是相互聯(lián)系又相互制約的,在使用時,應根據(jù)鏡檢的目的和實際情況來協(xié)調參數(shù)間的關系,但應以保證分辨率為準。 1. 數(shù)值孔徑 數(shù)值孔徑簡寫NA,數(shù)值孔徑是物鏡和聚光鏡的主要技術參數(shù),是判斷兩者(尤其對物鏡而言)性能高低的重要標志。其數(shù)值的大小,分別標刻在物鏡和聚光鏡的外殼上。 數(shù)值孔徑(NA)是物鏡前透鏡與被檢物體之間介質的折射率(n)和孔徑角(u)半數(shù)的正弦之乘積。用公式表示如下: NA=nsinu/2 孔徑角又稱"鏡口角",是物鏡光軸上的物體點與物鏡前透鏡的有效直徑所形成的角度。孔徑角越大,進入物鏡的光通亮就越大,它與物鏡的有效直徑成正比,與焦點的距離成反比。 顯微鏡觀察時,若想增大NA值,孔徑角是無法增大的,唯一的辦法是增大介質的折射率n值?;谶@一原理,就產(chǎn)生了水浸物鏡和油浸物鏡,因介質的折射率n值大于1,NA值就能大于1。 數(shù)值孔徑最大值為1.4,這個數(shù)值在理論上和技術上都達到了極限。目前,有用折射率高的溴萘作介質,溴萘的折射率為1.66,所以NA值可大于1.4。 這里必須指出,為了充分發(fā)揮物鏡數(shù)值孔徑的作用,在觀察時,聚光鏡的NA值應等于或略大于物鏡的NA值。 數(shù)值孔徑與其他技術參數(shù)有著密切的關系,它幾乎決定和影響著其他各項技術參數(shù)。它與分辨率成正比,與放大率成正比,與焦深成反比,NA值增大,視場寬度與工作距離都會相應地變小。 2. 分辨率 顯微鏡的分辨率是指能被顯微鏡清晰區(qū)分的兩個物點的最小間距,又稱"鑒別率"。其計算公式是 σ=λ/NA 式中σ為最小分辨距離;λ為光線的波長;NA為物鏡的數(shù)值孔徑??梢娢镧R的分辨率是由物鏡的NA值與照明光源的波長兩個因素決定。NA值越大,照明光線波長越短,則σ值越小,分辨率就越高。要提高分辨率,即減小σ值,可采取以下措施 ?。?) 降低波長λ值,使用短波長光源。 ?。?) 增大介質n值以提高NA值(NA=nsinu/2)。 ?。?) 增大孔徑角u值以提高NA值。 (4) 增加明暗反差。 3. 放大率和有效放大率 由于經(jīng)過物鏡和目鏡的兩次放大,所以顯微鏡總的放大率Γ應該是物鏡放大率β和目鏡放大率Γ1的乘積: Γ=βΓ1 顯然,和放大鏡相比,顯微鏡可以具有高得多的放大率,并且通過調換不同放大率的物鏡和目鏡,能夠方便地改變顯微鏡的放大率。 放大率也是顯微鏡的重要參數(shù),但也不能盲目相信放大率越高越好。顯微鏡放大倍率的極限即有效放大倍率。 分辨率和放大倍率是兩個不同的但又互有聯(lián)系的概念。有關系式 500NA<Γ<1000NA 當選用的物鏡數(shù)值孔徑不夠大,即分辨率不夠高時,顯微鏡不能分清物體的微細結構,此時即使過度地增大放大倍率,得到的也只能是一個輪廓雖大但細節(jié)不清的圖像,稱為無效放大倍率。反之如果分辨率已滿足要求而放大倍率不足,則顯微鏡雖已具備分辨的能力,但因圖像太小而仍然不能被人眼清晰視見。所以為了充分發(fā)揮顯微鏡的分辨能力,應使數(shù)值孔徑與顯微鏡總放大倍率合理匹配。 4. 焦深 焦深為焦點深度的簡稱,即在使用顯微鏡時,當焦點對準某一物體時,不僅位于該點平面上的各點都可以看清楚,而且在此平面的上下一定厚度內,也能看得清楚,這個清楚部分的厚度就是焦深。焦深大, 可以看到被檢物體的全層,而焦深小,則只能看到被檢物體的一薄層,焦深與其他技術參數(shù)有以下關系: ?。?) 焦深與總放大倍數(shù)及物鏡的數(shù)值孔鏡成反比。 (2) 焦深大,分辨率降低。 由于低倍物鏡的景深較大,所以在低倍物鏡照相時造成困難。在顯微照相時將詳細介紹。 5. 視場直徑(Field Of View) 觀察顯微鏡時,所看到的明亮的圓形范圍叫視場,它的大小是由目鏡里的視場光闌決定的。視場直徑也稱視場寬度,是指在顯微鏡下看到的圓形視場內所能容納被檢物體的實際范圍。視場直徑愈大,愈便于觀察。有公式 F=FN/β式中F: 視場直徑,F(xiàn)N:視場數(shù)(Field Number, 簡寫為FN,標刻在目鏡的鏡筒外側),β:物鏡放大率。由公式可看出: ?。?) 視場直徑與視場數(shù)成正比。 ?。?) 增大物鏡的倍數(shù),則視場直徑減小。因此,若在低倍鏡下可以看到被檢物體的全貌,而換成高倍物鏡,就只能看到被檢物體的很小一部份。 6. 覆蓋差 顯微鏡的光學系統(tǒng)也包括蓋玻片在內。由于蓋玻片的厚度不標準,光線從蓋玻片進入空氣產(chǎn)生折射后的光路發(fā)生了改變,從而產(chǎn)生了相差,這就是覆蓋差。覆蓋差的產(chǎn)生影響了顯微鏡的成響質量。 國際上規(guī)定,蓋玻片的標準厚度為0.17mm,許可范圍在0.16-0.18mm,在物鏡的制造上已將此厚度范圍的相差計算在內。物鏡外殼上標的0.17,即表明該物鏡所要求的蓋玻片的厚度。 7. 工作距離WD 工作距離也叫物距,即指物鏡前透鏡的表面到被檢物體之間的距離。鏡檢時,被檢物體應處在物鏡的一倍至二倍焦距之間。因此,它與焦距是兩個概念,平時習慣所說的調焦,實際上是調節(jié)工作距離。在物鏡數(shù)值孔徑一定的情況下,工作距離短孔徑角則大。數(shù)值孔徑大的高倍物鏡,其工作距離小。 (四) 物鏡 物鏡是顯微鏡最重要的光學部件,利用光線使被檢物體第一次成象,因而直接關系和影響成象的質量和各項光學技術參數(shù),是衡量一臺顯微鏡質量的首要標準。 物鏡的結構復雜,制作精密,由于對象差的校正,金屬的物鏡筒內由相隔一定距離并被固定的透鏡組組合而成。物鏡有許多具體的要求,如合軸,齊焦。 齊焦既是在鏡檢時,當用某一倍率的物鏡觀察圖象清晰后,在轉換另一倍率的物鏡時,其成象亦應基本清晰,而且象的中心偏離也應該在一定的范圍內,也就是合軸程度。齊焦性能的優(yōu)劣和合軸程度的高低是顯微鏡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志,它是與物鏡的本身質量和物鏡轉換器的精度有關。 現(xiàn)代顯微物鏡已達到高度完善,其數(shù)值孔徑已接近極限,視場中心的分辨率與理論值之區(qū)別已微乎其微。但繼續(xù)增大顯微物鏡視場與提高視場邊緣成象質量的可能性仍然存在,這種研究工作,至今仍在進行。 顯微物鏡與目鏡在參于成象這點上是有區(qū)別的。物鏡是顯微鏡最復雜和最重要的部分,在寬光束中工作(孔徑大),但這些光束與光軸的傾角較小(視場小);目鏡在窄光束中工作,但其傾角大(視場大)。當計算物鏡與目鏡,在消除象差上有很大差別。 與寬光束有關的象差是球差、慧差以及位置色差;與視場有關的象差是象散、場曲、畸變以及倍率包差。 顯微物鏡是一消球差系統(tǒng)。這意味著:就軸上的一對共軛點而言,消除了球差并且實現(xiàn)了正弦條件時,每一物鏡僅有兩個這種消球差點。因此,物體與象的計算位置的任何改變均導致象差變大。 1. 物鏡的主要參數(shù) ?。?) 放大率β ?。?) 數(shù)值孔徑NA (3) 機械筒長L:在顯微鏡中,物鏡支承面到目鏡支承面之間的距離稱為機械筒長。對于一臺顯微鏡來說,機械筒長是固定的。我國規(guī)定機械筒長是160毫米。 (4) 蓋玻片厚度d ?。?) 工作距離WD 這些參數(shù),大多刻在物鏡筒上,如圖3所示。有一種所謂筒長無限的顯微物鏡,這種物鏡的后方一般帶有輔助物鏡(也叫補償物鏡或鏡筒物鏡),被觀察物體位于物鏡前焦點上,經(jīng)過物鏡以后,成像在無限遠,再經(jīng)過輔助物鏡成像在輔助物鏡的焦平面上,如圖4所示。在物鏡和輔助物鏡之間是平行光,所以中間距離比較自由一些,可以加入棱鏡等光學元件。 2. 物鏡的基本類型 ?。?)按顯微鏡鏡筒長度(以mm計):透射光用160鏡筒,帶0.17mm厚或更厚的蓋玻片;反射光用190鏡筒,不帶蓋玻片;透射光與反射光用鏡筒,筒長無限大。 (2) 按浸法特征:非浸式(干式)、浸式(油浸、水浸、甘油浸及其它浸法)。 ?。?) 按光學裝置:透射式、反射式以及折反射式。 ?。?) 按數(shù)值孔徑和放大倍數(shù):低倍(NA≤0.2與β≤10X),中倍(NA≤0.65與β≤40X),高倍(NA>0.65與β>40X)。 (5) 按校正象差的情況不同,通常分為消色差物鏡,半復消色差物鏡,復消色差物鏡,平視場消色差物鏡,平視場復消色差物鏡和單色物鏡。 a. 消色差物鏡(Achromaticobjective) 這是應用最廣泛的一類顯微物鏡,外殼上常有"Ach"字樣。它校正了軸上點的位置色差(紅,藍二色)、球差(黃綠光)和正弦差,保持了齊明條件。軸外點的象散不超過允許值(-4屬光度),二級光譜未校正。 數(shù)值孔徑為0.1~0.15的低倍消色差物鏡一般由兩片透鏡膠合在一起的雙膠物鏡構成。數(shù)值孔徑至0.2的消色差物鏡由兩組雙膠透鏡構成。當數(shù)值孔徑增大到0.3時,再加入一平凸透鏡,該平凸透鏡決定著物鏡的焦距,而其它透鏡則補償由其平面與球面產(chǎn)生的象差。高倍物鏡的平面象差可用浸法消除。高倍消色差物鏡一般均為浸式,由四部分構成:前片透鏡、新月形透鏡及兩個雙膠透鏡組。 b. 復消色差物鏡(Apochromaticobjective) 這類物鏡的結構復雜,透鏡采用了特種玻璃或螢石等材料制作而成,物鏡的外殼上標有"Apo"字樣。它對兩個色光實現(xiàn)了正弦條件,要求嚴格地校正軸上點的位置色差(紅,藍二色)、球差(紅,藍二色)和正弦差,同時要求校正二級光譜(再校正綠光的位置色差)。其倍率色差并不能完全校正,一般須用目鏡補償。 由于對各種象差的校正極為完善,比響應倍率的消色差物鏡有更大的數(shù)值孔徑,這樣不僅分辨率高,象質量優(yōu)而且也有更高的有效放大率。因此,復消色差物鏡的性能很高,適用于高級研究鏡檢和顯微照相。 c. 半復消色差物鏡(Semi apochromatic objective) 半復消色差物鏡又稱氟石物鏡,物鏡的外殼上標有"FL"字樣。在結構上透鏡的數(shù)目比消色差物鏡多,比復消色差物鏡少,成象質量上,遠較消色差物鏡為好,接近于復消色差物鏡。 d. 平視場物鏡(Planobjective ) 平場物鏡是在物鏡的透鏡系統(tǒng)中增加一快半月形的厚透鏡,以達到校正場曲的缺陷,提高視場邊緣成像質量的目的。平場物鏡的視場平坦,更適用于鏡檢和顯微照相。對于平視場消色差物鏡,其倍率色差不大,不必用特殊目鏡補償。而平視場復消色差物鏡,則必須用目鏡來補償它的倍率色差。 e. 單色物鏡 這類物鏡由石英、熒石或氟化鋰制的一組單片透鏡構成。只能在紫外線光譜區(qū)的個別區(qū)內使用(寬度不超過20mm),可見光譜區(qū)不能采用單色物鏡。這類物鏡均制成反射式與折反射式系統(tǒng)。主要缺點是相當大一部分光束在中心被遮蔽(入瞳面積的25%)。在新型折反射系統(tǒng)中,由于采用半透明反射鏡以及物鏡的膠合結構,使這一缺點大為減輕,從而可以取消反射鏡框的遮光。并且兩同軸反射鏡的殘余象差是互相補償?shù)?,同時用透鏡組來增大數(shù)值孔徑。若系統(tǒng)的校正滿意,孔徑達到NA=1.4時,中心遮蔽可不超過入瞳面積的4%。 f. 特種物鏡 所謂"特種物鏡"是在上述物鏡的基礎上,專門為達到某些特定的觀察效果而設計制造的。主要有以下幾種: (a) 帶校正環(huán)物鏡(Correction collar objective) 在物鏡的中部裝有環(huán)裝的調節(jié)環(huán),當轉動調節(jié)環(huán)時,可調節(jié)物鏡內透鏡組之間的距離,從而校正由蓋玻片厚度不標準引起的覆蓋差。調節(jié)環(huán)上的刻度可從0 .11--.023,在物鏡的外殼上也標科有此數(shù)字,表明可校正蓋玻片從0.11-0.23mm厚度之間的誤差。 (b) 帶虹彩光闌的物鏡(Iris diaphragm objective) 在物鏡鏡筒內的上部裝有虹彩光闌,外方也可以旋轉的調節(jié)環(huán),轉動時可調節(jié)光闌孔徑的大小,這種結構的物鏡是高級的油浸物鏡,它的作用是在暗視場鏡檢時,往往由于某些原因而使照明光線進入物鏡,使視場背景不夠黑暗,造成鏡檢質量的下降。這時調節(jié)光闌的大小,使背景變黑,使被檢物體更明亮,增強鏡檢效果。 (c) 相襯物鏡(Phase contrast objective) 這種物鏡是由于相襯鏡檢術的專用物鏡,其特點是在物鏡的后焦平面處裝有相板。 (d) 無罩物鏡(No cover objective) 有些被檢物體,如涂抹制片等,上面不能加用蓋玻片,這樣在鏡檢時應使用無罩物鏡,否則圖象質量將明顯下降,特別是在高倍鏡檢時更為明顯。這種物鏡的外殼上常標刻NC,同時在蓋玻片厚度的位置上沒有0.17的字樣,而標刻著"0"。 (e) 長工作距離物鏡 這種物鏡是倒置顯微鏡的專用物鏡,它是為了滿足組織培養(yǎng),懸浮液等材料的鏡檢而設計。 (五) 目鏡 目鏡的作用是把物鏡放大的實象(中間象)再放大一級,并把物象映入觀察者的眼中,實質上目鏡就是一個放大鏡。已知顯微鏡的分辨率能力是由物鏡的數(shù)值孔徑所決定的,而目鏡只是起放大作用。因此,對于物鏡不能分辨出的結構,目鏡放的再大,也仍然不能分辨出。 (六) 聚光鏡 聚光鏡裝在載物臺的下方。小型的顯微鏡往往無聚光鏡,在使用數(shù)值孔徑0.40以上的物鏡時,則必須具有聚光鏡。聚光鏡不僅可以彌補光量的不足和適當改變從光源射來的光的性質,而且將光線聚焦于被檢物體上,以得到最好的照明效果。 聚光鏡的的結構有多種,同時根據(jù)物鏡數(shù)值孔徑的大小,相應地對聚光鏡的要求也不同 。 1. 阿貝聚光鏡(Abbecondenser) 這是由德國光學大學大師恩斯特.阿貝(Ernst Abbe)設計。阿貝聚光鏡由兩片透鏡組成,有較好的聚光能力,但是在物鏡數(shù)值孔徑高于0.60時,則色差,球差就顯示出來。因此,多用于普通顯微鏡上。 2. 消色差聚光鏡(Achromaticaplanatic condenser ) 這種聚光鏡又名"消球差聚光鏡"和"齊明聚光鏡",它由一系列透鏡組成,它對色差球差的校正程度很高,能得到理想的圖象,是明場鏡檢中質量最高的一種聚光鏡,其NA值達1.4。因此,在高級研究顯微鏡常配有此種聚光鏡。它不適用于4 X以下的低倍物鏡,否則照明光源不能充滿整個視場。 3. 搖出式聚光鏡(Swingout condenser) 在使用低倍物鏡時(如4X),由于視場大,光源所形成的光錐不能充滿真整個視場,造成視場邊緣部分黑暗,只中央部分被照亮。要使視場充滿照明,就需將聚光鏡的上透鏡從光路中搖出。 4. 其它聚光鏡 聚光鏡除上述明場使用的類型外,還有作特殊用圖的聚光鏡。如暗視場聚光鏡,相襯聚光鏡,偏光聚光鏡,微分干涉聚光鏡等,以上聚光鏡分別適用于相應的觀察方式。 (七) 照明方法 顯微鏡的照明方法按其照明光束的形成,可分為"透射式照明",和"落射式照明"兩大類。前者適用于透明或半透明的被檢物體,絕大數(shù)生物顯微鏡屬于此類照明法;后者則適用于非透明的被檢物體,光源來自上方,又稱""反射式照明"。主要應用與金相顯微鏡或熒光鏡檢法。 1. 透射式照明生物顯微鏡多用來觀察透明標本,需要以透射光來照明。有兩種照明方式 (1) 臨界照明(Criticalillumination)光源經(jīng)過聚光鏡后,成像于物平面上,如圖5所示。若忽略光能的損失,則光源像的亮度與光源本身相同,因此,這種方法相當于在物平面上放置光源。顯然,在臨界照明中,如果光源表面亮度不均勻,或明顯地表現(xiàn)出細小的結構,如燈絲等,那么就要嚴重影響顯微鏡觀察效果,這是臨界照明的缺點。其補救的方法是在光源的前方放置乳白和吸熱濾色片,使照明變得較為均勻和避免光源的長時間的照射而損傷被檢物體。用透射光照明時,物鏡成像光束的孔徑角,被聚光鏡像方光束的孔徑角所決定,為使物鏡的數(shù)值孔徑得到充分利用,聚光鏡應有與物鏡相同或稍大的數(shù)值孔徑。 ?。?) 柯拉照明臨界照明中物面光照度不均勻的缺點,在柯拉照明中可以消除。在光源1與聚光鏡5之間加一輔助聚光鏡2,如圖6所示。可見,由于不是直接把光源,而是把被光源均勻照明了的輔助聚光鏡2(也稱為柯拉鏡)成像在標本6上,所以物鏡的視場(標本)得到均勻的照明。 2. 落射式照明 在觀察不透明物體時,例如通過金相顯微鏡觀察金屬磨片,往往是采用從側面或者從上面加以照明的方式。此時,被觀察物體的表面上沒有蓋玻璃片,標本像的產(chǎn)生是靠進入物鏡的反射或散射光線。如圖7所示。 3. 用暗視場來觀察微粒的照明方法用暗視場方法可以觀察超顯微質點。所謂超顯微質點,是指那些小于顯微鏡分辨極限的微小質點。暗視場照明的原理是:不使主要的照明光線進入物鏡,能夠進入物鏡成像的只是由微粒所散射的光線。因此,在暗的背景上給出了亮的微粒的像,視場背景雖暗,但襯度(對比)很好,可以使分辨率提高。 暗視場照明又有單向和雙向之分 ?。?) 單向暗視場照明 圖8是單向暗視場照明示意圖。由圖可見,由照明器2發(fā)出的光線,經(jīng)不透明的標本片1反射后,主要的光線都沒有進入物鏡3,進入物鏡的光線主要是由微粒或凸凹不平的細部所散射的光線。顯然,這種單向的暗視場照明,對觀察微粒的存在和運動是有效的,但對物體細節(jié)的再現(xiàn)不是有效的,即存在"失真"的現(xiàn)象。 ?。?) 雙向暗視場照明 雙向暗視場照明,可以消除單向所產(chǎn)生的失真缺點。在普通的三透鏡聚光鏡前面,安置一個環(huán)形光闌,如圖9即可實現(xiàn)雙向暗視場照明。在聚光鏡的最后一片與載物玻璃片之間浸以液體,而蓋玻璃片與物鏡之間是干的。于是,經(jīng)過聚光鏡的環(huán)形光束,在蓋玻璃片內全反射而不能進入物鏡,形成如圖中的回路。進入物鏡的只是由標本上的微粒所散射的光線,形成了雙向暗視場照明。 |